2024年04月22日
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结果揭盅 高性能制氢装备夺冠
(2024年4月22日)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公布结果,中国科研团队的高性能碱性制氢项目夺得金奖及100万美元奖金,其技术大幅降低制氢成本,获评审高度评价。银奖则由以色列团队的获得,团队成功发展新型储存氢能方式,让氢能可于接近常温和常压下储存和运输。另一支中国团队则凭研发新材料,由极低温至极高温的情况下,均可吸收并储存热能量或冷能量,夺得铜奖。
第三届TERA-Award颁奖典礼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举行,来自各地的参赛科研团队、初创公司、投资界精英云集香港科学园,见证更多零碳科技新力量的崛起。
来自中国的氢能科技公司华商厦庚,成为本届金奖得主,夺得100万美元奖金。公司研发出高效能电解水制氢,每立方米氢直流能耗少于4.3度电,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直接制氢,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并提升设备的整体性能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有关制氢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建筑等场景,提供低成本制氢用氢的解决方案。华商厦庚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小平表示,获大会颁予金奖对加快设备产业化有很大帮助。
银奖项目「重塑氢能储存及运输」来自以色列科研团队。团队利用水和碳酸氢盐储存氢气,具备无毒、不易燃、不易爆炸等优势,并可在接近常温和常压下运输,把氢气储存和运输的成本降低至每公斤1美元以下。
铜奖项目以高效相变材料(PCM)技术取代传统制冷或热方法,PCM可以摄氏负150至1000度的情况下,吸收热能量或冷能量并储存起来。PCM在材料稳定性、环境友善性和寿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技术可应用于空调、冷冻仓库、数据机房等场景,提供更安全、稳定的控温效果,同时实现零碳错峰,节能可达20%。
本届的「创新先锋」分别由爱尔兰Gazelle Wind Power Limited及深圳中科翎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前者是专利浮动离岸风电平台发电,设计大幅减少所需钢材的用量,同时采用模组化组件造船,对海底的影响较小,更增强稳定性。后者通过独创的「电化学+合成生物」级联技术,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以合成生物技术,取代谷物来生产替代蛋白质、农业菌肥及精细化工产品,获得「创新先锋」奖。
第三届TERA-Award吸引了来自全球59个国家及地区,共450个科技项目参赛,参赛项目比上届增加超过六成,TERA-Award大赛创始人李家杰博士感到鼓舞:「TERA-Award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而是汇聚全球能源创新科技的平台,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也很欣慰宣布未来TERA-Award品牌将从大赛升级成零碳科技方向的加速器平台,在此呼吁并欢迎更多的全球零碳科技创业者们加入TERA-Award大家庭,一起用科技创新打造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出席担任主礼嘉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表示,「感谢TERA-Award通过比赛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创人才,为实现零碳愿景出一分力,你们的参与对环保、减碳十分重要,我鼓励所有团队尽快实现方案。未来,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发展零碳科技的新力量。」
今届大会亦于同日举办研讨会及优秀项目展览,香港大学副校长(学术发展)宫鹏教授、易池新能联合创始人暨首席科学家卢怡君教授、创冷科技行政总裁暨联合创始人朱毅豪博士、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再生能源业务邱建杭博士、煤气公司商务总监 — 香港公用业务暨可持续绿色能源办公室总监郑晓光,以及各地的TERA-Award入围团队等,就地球危机、新能源,以至零碳创新科技等多个议题。
二百位投资者、科研团队、能源行业人士出席参与TERA-Award系列活动。投资者贝恩投资私募股权(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谭楚翘表示:「很高兴今届TERA-Award大赛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碳中和技术的初创公司参赛,而且参赛作品都很高质素和多元化,应用也非常广,尤其是储能与氢能领域是未来大趋势,我们公司将来也有意投资相关具潜质的创新方案,甚至提供应用场景,加快其落地应用。」
第三届TERA-Award由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煤气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联合主办。TERA-Award致力创建一个集应用场景、奖金、投资于一体的全球化创业服务平台,除了冠军项目可独得高达100万美元奖金,得奖团队更有机会获投资者及企业协助落实参赛项目,不同领域的专家、投资方将与获奖团队交流,让有关项目得以迅速成长和落实应用,协助国家迈向「3060」双碳目标。
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得奖名单
奖项 |
项目 |
公司 |
国家/地区 |
金奖 |
离网高性能碱性制氢装备、核心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
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
中国 |
银奖 |
重塑氢能储存及运输 |
Hydro X |
以色列 |
铜奖 |
全球领先的高蓄能相变温控材料技术 |
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 |
创新先锋 |
专利浮动离岸风电平台发电 |
Gazelle Wind Power Limited |
爱尔兰 |
电化学驱动合成生物学CO2资源化利用 |
深圳中科翎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 |
成长之星 |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储能 |
淳华氢能源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
中国 |
优异奖 |
氢能燃料电池及碱性电解槽项目 |
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 |
全球领先新型半导体制热技术 |
中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 |
以盐水为基础创全球最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储能 (LDES) |
AQUABATTERY |
荷兰 |
新闻相片:
相片一:

TERA-Award大赛创始人李家杰博士(左四)、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 (右四)、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高演博士(左三)、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右三)、TERA-Awar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陈英龙(右二)、TERA-Award大赛评审团代表、广达电脑首席技术官张嘉渊博士(左二)、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再生能源业务邱建杭博士(左一)、煤气公司商务总监 — 香港公用业务暨可持续绿色能源办公室总监郑晓光(右一)出席第三届TERA-Award颁奖典礼。
相片二:

TERA-Award大赛创始人李家杰博士(前排中)、恒基兆业执行董事林高演博士(前排左五)、恒基兆业执行董事黄浩明(前排右三)、恒基兆业执行董事暨首席财务总监冯孝忠(前排左三)、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前排右五)、国家电投集团代表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与财务部副总经理陆建明(前排右二)、TERA-Award大赛评审团代表、广达研究院院长张嘉渊博士(前排左四)、TERA-Awar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陈英龙(前排右四)、煤气公司执行董事暨首席财务总监杨磊明(前排左二)、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再生能源业务邱建杭博士(前排右一)、煤气公司商务总监 — 香港公用业务暨可持续绿色能源办公室总监郑晓光(前排左一)、煤气公司工程总监 — 香港公用业务敖少兴(后排右三)、煤气公司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暨集团安全及环保总监林铭荣(后排右四)、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内地公用业务纪伟毅(后排左四)、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气源业务周衡翔(后排左二)、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延伸业务杨军(后排左三)、煤气公司副首席投资总裁胡涌(后排右一)、恒基兆业首席技术官江朝晖博士(后排左一)、TERA-Award大赛总统筹潘永花(后排右二)与第三届TERA-Award大赛一众得奖者合照。
相片三:

TERA-Award大赛创始人李家杰博士希望藉TERA-Award大赛,召集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及零碳科创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零碳技术及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发展和落地。
相片四: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期待TERA-Award大赛发掘更多智慧能源创新技术,实现零碳愿景。
相片五:

TERA-Award大赛创始人李家杰博士(右) 颁奖予金奖得主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代表。
相片六:

TERA-Award大赛银奖得主以色列团队代表以视像方式发表得奖感言。
相片七:

TERA-Award大赛评审团代表、广达电脑首席技术官张嘉渊博士(右)颁奖予铜奖得主代表。
相片八:

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左)颁奖予第三届TERA-Award「成长之星」得主淳华氢能源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相片九:

分别来自爱尔兰和中国团队荣获「创新先锋」奖,由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中)颁奖。
相片十:

TERA-Awar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陈英龙 (中)颁奖予第三届TERA-Award优异奖得主。
相片十一:

易池新能联合创始人暨首席科学家卢怡君教授分享其获首届TERA-Award大赛铜奖项目「低成本液流电池」的研发点滴。
相片十二:

第二届TERA-Award大赛金奖得主、创冷科技行政总裁暨联合创始人朱毅豪博士,分享「无电制冷技术」的应用。
相片十三:

煤气公司营运总裁 — 再生能源业务邱建杭博士分享零碳科技应用场景。
相片十四:

煤气公司商务总监 — 香港公用业务暨可持续绿色能源办公室总监郑晓光分享氢能最新发展。
相片十五:

投资者贝恩投资私募股权(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谭楚翘参观大赛颁奖典礼会场展出的多个今届及历届优秀参赛项目及得奖项目,寻找具潜质的创新方案投资,将创新概念转化为商业化成果。
相片十六:

大赛颁奖典礼会场展出多个今届及历届优秀参赛项目及得奖项目,吸引不少投资者、科研团队、能源行业人士等到场参观。
相片十七:

金奖得主研发高效电极、复合隔膜等核心材料,建成电解水制氢装备产业链。
相片十八:

以色列团队研发出利用水和碳酸氢盐储存氢气,可在接近常温和常压下运输,降低氢气储存和运输成本,荣获银奖。
相片十九:

铜奖得奖项目以高效相变材料技术取代传统制冷或热方案,可应用于空调、冷冻仓库、数据机房等场景,提供更安全、稳定的控温效果。
相片二十:

爱尔兰团队获得「创新先锋」奖,其专利浮动离岸风电平台,设计显著减少所需钢材的用量,同时采用模组化组件造船,对海底的影响较小。
相片二十一:

有创科团队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以合成生物技术,取代谷物来生产替代蛋白质、农业菌肥及精细化工产品,获得「创新先锋」奖。
相片二十二:

「成长之星」得奖项目,透过质子交换膜,进行高效率的水电解制氢。